作為開源領域的盛會,OpenInfra基金會首屆線下峰會于6月7-9日在柏林圓滿落幕,在為期三天的OpenInfra峰會里,全球OpenInfra社區成員齊聚柏林,分享開源成果,暢聊開源基礎設施的下一個十年。
伴隨著云計算技術的飛速進步以及開源運動的不斷發展壯大,2020年底,OpenStack基金會正式轉型為OpenInfra基金會(Open Infrastructure Foundation,開源基礎設施基金會,簡稱OIF)。
10月6日,OpenStack社區發布第24個版本 Xena(簡稱X版本),浪潮云海在Nova、Cyborg、Cinder、Masakari、Manila等核心項目的技術貢獻排名再次獲得「中國第一」、全球前三,已連續4個版本榮登社區技術貢獻國內榜首,引領OpenStack重要技術發展。
紅帽最新版本的企業級OpenStack幫助服務供應商和其他企業增強邊緣彈性,并且更好地大規模管理容器化和虛擬工作負載。
英特爾云基礎設施軟件研發總監王慶分享了在后OpenStack時代英特爾積極參與云原生項目賦能云計算產業發展的創新實踐。
OpenInfra基金會(開源基礎設施基金會)聯合白金成員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了新聞發布會,分享了OpenInfra基金會各個社區的最新進展,以及社區成員對相關技術的廣泛應用。
憑借著在代碼提交數、完成藍圖數、補丁修復數等方面的突出表現,浪潮在社區最新發布的W版本中繼續保持領先,繼V版本以來社區貢獻蟬聯中國第一,成為OpenStack全球重要的技術引領者。
OpenStack基金會(OSF)正式更名為開源基礎設施基金會(Open Infrastructure Foundation,OIF),這一動作其實不只是更名那么簡單,背后代表了未來開源基礎設施發展的巨大市場空間。
OpenStack基金會(OSF)正式演進為開源基礎設施基金會(Open Infrastructure Foundation, OIF),開源社區將持續開發優秀的基礎設施軟件,滿足實際生產應用中的各類需求。
在OpenStack即將迎來十周年生日之際,開源基礎設施基金會(原OpenStack基金會)發布了第22輪OpenStack及組件項目的更新,新版本代號為“Victoria”,提供了更多對容器技術的支持。
數字經濟深入發展的今天,云計算已經成為新型基礎設施,行業用戶積極“用云”、"上云"。浪潮以云海為抓手不斷強化技術創新,賦能行業的云轉型,加速云計算在行業中的落地。
近日,OpenStack社區正式發布OpenStack第21版——Ussuri,其包括對核心功能、自動化、跨單元冷遷移、容器化應用程序的改進,以及對堆棧中不同層級下的新用例的支持。
云計算已經發展到新的階段,而OpenStack以及背后的基金會也在積極求變,在順應技術變化和客戶需求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。展望下一個十年,OpenStack的發展值得期待。
劉曉欣表示,OpenStack在國內的發展還是非常樂觀的。國外公有云發展比較成熟,但是回到國內,由于政策、合規等因素影響,私有云的發展要更快些,而OpenStack已經成為中國私有云的事實上的標準。
最新版本的紅帽OpenStack平臺將社區驅動的創新成果與企業就緒型的穩定性和支持相結合,有助于推動相關工作的開展。借助紅帽OpenStack平臺,企業可以加速創新,進而贏得競爭優勢,并更好地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。
2019年11月4日,由OpenStack基金會(OSF)主辦的開源基礎設施峰會(Open Infrastructure Summit)在上海舉行。由于本屆開源基礎設施峰會是在中國舉行,中國元素在本次大會上隨處可見,中國貢獻和中國用戶、中國合作成為最大亮點。
在今天開源基礎設施上海峰會現場,來自OpenStack基金會(OSF)和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院(CESI)的代表共同宣布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關系,以完善OpenStack軟件在中國市場的新興技術、評估和認證。
今天,實力雄厚的OpenStack企業用戶(百度,中國移動,中國電信,中國聯通、英特爾和騰訊)代表在開源基礎設施峰會的舞臺上進行了主題演講。
11月4日-6日,在開放基礎設施峰會(Open Infrastructure Summit)上,浪潮聯合英特爾發布了《基于500節點大規模單一集群行業云部署和性能優化白皮書》,為社區成員與用戶構建規模更加龐大的OpenStack單一集群,提供了詳細且經過實踐檢驗的指導規范。